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783章 怜贫爱士


“八大晋商”和明末清初满清封的“八大皇商”不同,前者做的是正经生意,后者则有汉奸的嫌疑。

    曹三喜是闯关东开豆腐坊发家的,他先用东北当地的廉价黄豆做豆腐,然后用豆腐渣养猪,开设了养猪场,之后又利用豆腐坊和养猪坊的利润开办了烧酒作坊,经营豆腐坊兼卖烧酒杂货,到康熙初年,手下已有十几家商号,下一代子弟才开始办钱庄。

    王文龙看着曹三喜道:“你喜欢我的书?回头我叫人送一部给你。”

    “多谢先生!”曹三喜欢欣雀跃,接着神情却有些落莫,“可惜我不识字……看不懂……”

    “不识字?”王文龙惊讶看向曹二和,“你家里头不教他读书吗?”

    曹二和回答:“不瞒先生说,我如今虽做个管事,但是出徒三年也是不拿包银的,商户里头的学徒更是只管一天两餐饭。做生意的人家懂得些算数也就行了,自小家中穷困,也读不起书。”

    王文龙总算明白为什么曹二和会带着十几岁的曹三喜做帮手了,原来就是为了给曹三喜找个吃饭的地方。

    “这么聪明的人物,不读书可惜了。”王文龙道:“我在山东登州威海卫刚办了一个海员学堂,也学写字,也学打算盘,更重要是有若干航海的课程。你们做生意人家学了航海技术也有好处,日后说不定还能到水师中谋个军职,也算光宗耀祖。你若愿送弟弟到山东去,只要他能读完课程,他的一应衣食全由我负责。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曹二和一愣,随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王文龙连连磕头道:“愿意去,愿意去,多谢建阳先生大恩!”

    王文龙连忙扶起他:“别跪了,起来说话。”

    曹二和根本不愿起来,还将弟弟曹三喜一起扯倒:“快给先生磕头,日后有了衣食,要记得先生的恩典!”

    曹三喜也是愣了,照着哥哥的意思就对王文龙磕头:“俺记得先生的恩典。”

    王文龙拉了半天曹二和才起来,哥哥起来之后曹三喜才敢起身。

    王文龙觉得曹三喜是个人才,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当汉奸,但是算着他闯关东的时间,也是在辽东沦陷之后跑去满清做生意,帮助满清繁荣市场去了。

    把这样的人才放到水手学校里去接受教育,多半能为国为民多做点好事。

    曹三喜还想多感谢一下王文龙,但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管事实在没什么好酬谢的东西,王文龙也知道他没权利,得知他师傅大概三天之后才能到泉州,便告辞离开。

    李家集团显然很关心檀香票发行之事,王文龙刚出粮铺,许心素便坐着滑竿赶到,两人在路边停下便聊起来。

    许心素:“姑爷见过那山西商人了?”

    “去了,”王文龙点头道:“见了他一个徒弟,大概知道他家的意思。”

    许心素问道:“王姑爷觉得如何?”

    王文龙解释说:“他们把檀香票当做盐引来运营,对于檀香票的风险估计太小了。”

    “这是圣上点头的事情,该不会有什么风险吧?”许心素笑道。

    许心素和李旦是结拜兄弟,他也是李家集团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李旦年纪已经大了,许心素需要为自己的后路考虑。

    许心素只负责经营李旦在泉州老家的生意,和武装团体的关系不深,他想要洗白做些简单的贸易。在他看来檀香票生意有皇家背书,十分稳妥,甚至想推着李旦接受。

    王文龙却没这么乐观,摇头道:“要福建商人认同檀香票没那么简单,海主全都是有着武装的,你说不让他们运檀香他们就不运了?推行檀香票的过程不会比海上贸易少多少风险。”    
    许心素有些为难,笑了笑,道:“山西学徒没什么城府,等他们师父黄老板来了,建阳与他商谈或许会有不同想法。”

    “或许吧。”王文龙不想拂许心素的面子。

    见过曹二和曹三喜之后,王文龙回家就写了一封信,又去找熟悉的海主联络船只,得知第二天就有一支船队要去山东。

    王文龙便叫人去照着曹三喜的身量买了长衫、书囊、文房等物,然后派人去请曹二和曹三喜到家吃饭。

    李国仙回李家看哥哥去了,沈宜修听说王文龙要请客,连忙带着仆妇内外操持,弄了一桌颇丰盛的席面。

    曹二和和曹三喜到家时,看着一桌酒菜,眼睛都直了,王文龙笑着请他们坐下,两人颇为拘束,王文龙也不见怪,先让两人吃饭,吃的差不多了才在餐桌上便将船队明日就要北上的事情告诉两人。

    虽然早有猜测,但是听出王文龙这是真要送曹三喜去读书,兄弟两人都是激动的无以复加,曹二和拉着曹三喜起身,两兄弟一下又跪了下去。

    沈宜修看着两人跪在王文龙面前口呼恩人的场面,不禁一愣。

    直到王文龙拿出为曹三喜准备的读书用品,还有自己所写的推荐信,嘱咐曹三喜到了山东要好好学习,沈宜修才知道王文龙这是周济了一个商人子弟去读书。

    瞬间沈宜修看向王文龙的目光都是自豪与钦慕:怜贫爱士,广开文教,这可都是积大德的事情,自家男人总是这般仁义,磊磊大丈夫,真让人割舍不下。

    王文龙当天晚上便留曹二和和曹三喜在家中休息,第二天一早又派人送着曹三喜去码头。曹二和感动不已,连连回头的走了。

    下午,曹二和又急忙跑来,告诉王文龙自己的师父到了泉州,在粮铺中等他。

    王文龙跟曹二和一起来到李家粮铺,旧件以一个附属的商人跟着粮铺掌柜一起走来,那掌柜的介绍道:“姑爷,这位便是黄云发,是往来福建的一大票商,和咱们李家有多年的生意往来,姑爷从老爷处换的盐引票据多是从黄老板处兑来的。”

    “你好,黄老板。”

    “建阳先生!”

    王文龙拱手,黄云发则恭敬地作了个揖。

    王文龙感觉黄云发的名字很耳熟,似乎哪里听过,问道:“黄老板是做山西一带的生意,还是关外生意?”

    “关外生意,”黄云发颇有一股豪商的自信,笑道:“山海关以外,我有三家货行,十几间银楼,都跑辽东的贸易。”

    辽东贸易?

    王文龙猛然反应过来,这个黄云发不就是满清的八大皇商之一吗?
    在明清交际之际,一些山西商人看到了清朝崛起的势头,于是在正常贸易之外海岸中为满清输送军需物资,并提供各种关内情报,甚至帮助满清策反、收买明朝边将。

    其中有八大家最是得力,清军入关之后,顺治便在紫禁城召见这八家商人,并且由内务府封“皇商”。

    当然,所谓八大皇商最后都没啥好下场,满清的官方生意旗人自己都做不过来,哪会放给山西商人来做?
    八大皇商中混得最好的也就是范永斗的介休范家,挺到乾隆年间才被抄家,其他七家皇商连传记都没留下。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ueshu.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ddyue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