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这都是难免的。我们先谈正事。”刘备仿佛全不在意地挥一挥手:“曹军动向如何?”
诸葛亮呈上文书:“陛下请看。”
这一份文书是真正的机密,适才姜维都没能见到。文书中不仅巨细无遗地叙述了曹军的动向,还仔细附上了各个情报的具体来源。
姜维之前感慨,诸葛亮竟能对曹军动向了解得如此详细,但他毕竟是个武人,所以没有往其中继续深思。
关中刘备军的动向,曹魏间谍地位不到,便难以尽数掌握,还会被当做反间之用。曹魏的本据远在邺城,整个冀州又是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基本盘。其大军打着各种旗号分头调度,又特意往幽州方向绕行……身在关中的汉家朝廷,又怎能如此密切掌握呢?
这种涉及每一个细节的军事情报,根本不是凭借某个人的神机妙算能够推定,更非寻常的间谍所能获得。
非得真正接触机密的,地位极高的大人物,才能够将之提供出来。而在曹刘两方对峙的绵长边境线上,还得有人专门去及时接应、呈递,维持一条极稳固、可靠而有效率的传讯线路才行。
诸葛亮给姜维的文书上,写着曹魏安置在长安的若干间谍姓名,其中有好几个,是姜维知道或认识的吏员,地位最高不过六百石。
而此时诸葛亮递给刘备的文书上写着的,却直接写明了过去一个月里,通过诸多机密途径,十万火急向关中传讯的人。这些人里头,有好些人,甚至是刘备当年转战中原时就认识的,这些人本该都是曹魏政权的股肱!
在任何一个政权里,如果地位高到了这种程度的人物都与敌人勾结,乃至不惜风险地将己方的机密军情传递出外,这个政权根本就没有存续的可能,其败亡早就是注定的了!
“有不少老朋友呢!”刘备嘟哝了一声,他揉了揉脸,提起精神。
诸葛亮替他将油灯揽得近些。
刘备将文书仔细再看两遍,叹了口气。
曹军数万来袭,刘备倒真不放在心上。他大半辈子都在和曹操作战,曹军数万他打过,曹军十数万他打过,曹军数十万,他也一样打过。
只是,在他看来,如今天下两分,曹刘政权对抗,比的应当是治政治军的大方向,乃至招揽人心的大手段。战术上的行险偷袭,其实动摇不了大势,反而很有几分狗急跳墙的意思。
何况是拿着曹氏数年来重新积攒的全数精锐,投入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军事冒险?
为什么曹氏会作出这样不计后果的决定?
当年曹孟德在时,都不敢这么大胆。他的儿子们,也并非因为英武善战而作出的这样选择。
其原因很简单,皆因曹氏政权本身,虽然看似维持着数州之地,数十万军队,其实却到了快要维持不下去的地步。这一场奇袭,是曹氏不得不做出的最后挣扎。
当年曹操病逝,中原、河北慌乱,曹丕为了统合人心,竭尽全力地向曹氏老臣、重臣们示以优容,以求得他们的支持。
在中枢,除了所谓“八公”以外,曹魏朝廷对其他官吏也广授官位、爵位,以至于每逢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在地方上,曹魏又变更汉家旧制,不以亩税,而逐步改为按户征收赋税。由于各地郡县豪强世族常有数百、数千家并为一户的,这种变更,实际上是对地方豪强势力的大幅退让。其制度又允许各级官员分别按照品级大量庇荫亲属,以之为免税的衣食客和佃客。
如此一来,赋税愈来愈多地转由郡县编户中的庶民来承担,而国用始终不足。
既然要向世家贵胄大量让利,以换取支持,这个结果便是必然的。
可曹魏又必须维持其庞大武力,钱从何来?自然只有取自于不属郡县,而由朝廷直辖的典农、士家、吏家。结果数年以来,吏士怨气升腾,靠近边境郡县,每年民变不休,甚至有数百户人家逃匿深山,尊奉汉家朝廷与州郡武力对抗的。
一年,两年,尚能勉强维持。三年五载以后呢?那些世族贵胄的胃口一旦打开,就如饕餮一般永远满足不了。而曹魏治下的寻常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基层官员的施政,也愈来愈受豪强掣肘。
不仅如此,听说近来还有邺都朝臣再次提出,要修古建封五等的。
当年曹孟德尚在,许都朝廷尚存,董昭等人提出建封五等,那是为了给曹孟德造势,挖掘汉室根基。如今曹魏建国,群臣又要建封五等……这又是谁想捞好处?提出此议之人,这般明目张胆地提出瓜分曹魏基业,不怕死么?
他们还真不怕。
魏室本身得国不正,天然就无以约束群下。而曹氏想要夺回主动,就只有一个办法……在战场上获得胜利,赢取利益和威望。
谷</span> 此时在刘备眼中,曹氏所面临的窘迫局面,正与当年的江东孙氏一般无二。
孙权便是因此连遭失败,但他真有几分果断,来了个海上千里奔袭。以孙氏的嫡系力量夺取辽东,便有了与江东士人作出切割的可能。虽说放弃江东膏腴之地未免可惜,但从此海阔天空,算得一桩喜事。
曹氏呢?
或许是孙权的举动给了诸夏侯曹氏的武人以灵感,更可能是曹魏政权中的许多人,对这种天下两分的局面不耐烦了,他们看重自家的利益,却不看好曹魏政权的将来。
于是,他们明里暗里地推动曹魏发起决战,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如果曹氏的武力果然突袭长安得手,就此倾覆汉家朝廷,则曹魏政权必然重新获得一统天下的机会。所有人都会成为真正的开国重臣,在天下九州疆域之内切取利益。
如果曹氏的武力在长安城下尽数被歼,则曹魏政权瞬间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中原乃至河北无数的世家贵胄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瓜分曹氏的遗产。然后,他们或者重新拥戴一位首领来对抗汉室,或者所有人抱成一团,向汉室投降。
到那时候,他们的力量盘根错节,交织成了覆盖河北和中原的大网,汉家朝廷要掌控河北和中原,断然离不开他们。甚至两三代人以后,汉家中枢也会被河北中原的豪强高门重新占据,大家还不是其乐融融?
可笑的是,这两个结果都是做梦。
刘备轻笑数声,将文书交还给诸葛亮。诸葛亮想了想,直接将之置于油灯之上,慢慢地烧成灰烬。
前一个结果,一开始就不可能。
或许曹氏认为,这场奇袭有多么出其不意。可哪里有什么计划能瞒过具体办事的人?魏室上下无数人心怀鬼胎,许多人在知晓了这个计划以后,立即动用了各自的渠道,将信息报至长安。到了现在,刘备和诸葛亮对这场突袭计划的了解程度之深,只怕比曹丕和司马懿一点不差。
刘备来长安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正面挫败他们的突袭计划,向曹魏政权挥出致命的一击。
而第二个结果,更是笑话。
我有孔明在呢。
刘备想到这里,嘴角的笑意更盛。
诸葛亮反倒有些不明白。
他轻咳一声:“根据估算,曹魏之兵三日内就会渡河;渡河以后六日之内,便能抵达长安城下。若敌军昼夜兼程,则只需三日。我军的相应准备,业已就绪,只是……曹军聚集数万精锐的倾力一击,绝不能小觑。非有得力重将,不能匹敌。若陛下身体不能及时恢复,谁来总领诸军?”
皇帝忽然病倒,诸葛亮貌似冷静自持,心中是有些焦躁的。这个问题,他其实已经憋了好几天了。
“孔明可有人选推荐?”
“我以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召回黄公衡。”
“不可,黄公衡驻守华阴,万不能有失。他必须钉死在东面。”
“请叔至将军从冀县折返?”
“陈叔至忠勤有余,胆魄不足,不合此任。”
“那……光禄勋李严,乃是宿将。”
皇帝依旧摇头。
诸葛亮握了握羽扇,不禁叹道:“可惜子龙将军未能同来。”
饶是周身酸痛难耐,皇帝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孔明,孔明!你莫要再寻人选。这一仗的作战计划,是你我二人拟定的,我既不能上阵,自然就由你负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ueshu.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ddyue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