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八十五章 风景这边还好


  1843年4月25日,“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号游艇下水,但这艘饱含爱意的船却遭受了最深刻的恶意。

  很多人、很多势力都出于自己的考虑,并不希望维多利亚出访法国,甚至希望她能死掉。

  英法两国此时正受工人运动的困扰,其实并不只是这两国,整个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处在这种矛盾之中。

  当然奥地利和俄国除外,前者是因为正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而后者是压根没有自己的工业。

  奥地利的工厂也分为皇室和私营。

  皇室的工厂科技含量高,工资高、工时少、相对体面,但是要求也极为严苛,规矩条陈多到让人头皮发麻,同时还明确了很多义务和责任。

  实际上生产效率要比私营工厂高得多,但弗兰茨并没有将私营工厂一竿子全部打死。

  因为有些事情是很现实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奥地利的私营工厂和这个时代世界上其他私营工厂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同样的惨无人道,同样的暗无天日,但工钱会略高于德意志其他邦国。

  这当然不是工厂主们良心发现,而是奥地利有国家工业补贴。只不过这份补贴没有发给工厂,而是发到了工人手上。

  弗兰茨其实有自己的目的,国家控制的工会更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毕竟弗兰茨从出生就注定了自己的某些反派属性,这不会因为他想做什么,或者是做了什么就会改变。

  但弗兰茨能决定自己想什么,做什么。

  由于有国家补贴和皇室工厂在,奥地利帝国的工人生活还算过得去,甚至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工人来此打工。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思想在作祟,奥地利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农民喜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而城市中小市民更喜欢“体面的工作”,比如职员、小公务员和小店主之类的。

  这些年来奥地利帝国还算稳定,所以并没有太多的人想要进入工厂工作,甚至在历史上奥地利的国家工厂因为招不到工人而不得不暂时停产的情况。

  奥地利国家工厂是特蕾莎女王在位时期创办,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困难,同时还能获得市民阶级的支持。

  但是经过百年的发展,国家工厂已经彻底腐化,完全背离了其设立的初衷。官员们层层贪污,导致工厂非但不能增加政府收入,反而还需要国家出资进行补贴。

  一方面管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而另一方面工厂里却几乎招不到工人。十几人的工厂里有一百多个当官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却没人敢做什么,因为这块蛋糕牵扯到多方利益。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是最危险的,往往需要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改革变法者都不得善终的原因之一。

  书归正传,总之奥地利人对去工厂工作并不感冒,但对于外来的德意志移民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

  而此时刚好兴起的大德意志思想在外来德意志移民中十分盛行,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靠奥地利来统一德意志邦联。

  扰乱奥地利帝国的秩序,影响其发展则被延伸成了一种罪过。

  这当然是弗兰茨故意引导的,毕竟他可不想既要对付国内的民族主义,又要对付国外的。

  至于俄国在与奥地利建立贸易关系之后,贵族们的格局都打开了,他们觉得发展工业完全是扯淡。

  因为此时俄国几乎没有工业基础,并且与奥地利工业差距之大已经到了夸张的地步。现在发展工业不仅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而且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跟上奥地利的脚步。

  其实就是俄国人因为见到了奥地利一方的工业水平,从而对整个世界的工业水平产生了误判。

  同时奥地利帝国的工业强大,完全可以满足俄国的需求。双方的盟友关系相对稳定,加上奥地利对俄国有大量的原材料需求。

  这让俄国人认为自己暂时不需要军事以外的工业,毕竟想要垄断进口市场很容易,但想要统一国内市场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弗兰茨只要派人对一些在俄国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们晓之以理,他们便主动联系奥地利一方当起了买办。

  而且将赚来的钱投入农业,也要比投资工业见效快。再加上这些买办本来就是大地主,只要俄国没有工业,他们就能割两次。

  同时还能稳固自己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俄国方面不止贵族们很满意,政府同样很满意,因为进出口的增加,国家收起税来就更加容易。

  俄国的财政大臣每次看到财政报表的时候都合不拢嘴,这账面数字太好看了。

  尼古拉一世是个十分崇拜军事的君主,手下也都是一群将军在管理国家。他们只关心这个国家是否强大安宁,而并不关心俄国的未来。

  现在俄国的国库正在慢慢充裕起来,军队的武装也更加强大了,这让沙皇陛下十分满意。

  此时尼古拉一世最担心的反而是海峡问题,因为英国始终没有放弃让俄国交出在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的特权。

  一旦奥斯曼帝国受了英国的蛊惑切断海峡,俄国和奥地利之间的贸易就会中断,那么俄国就会遭到巨大损失。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欧洲大陆上修建一条直通奥地利的铁路,这不仅劳民伤财,更会给国土安全造成隐患,最重要的是奥地利一方也不见得会同意。

  另一种办法则是让奥斯曼人彻底臣服,由俄国来控制黑海海峡。

  其实尼古拉一世这么想已经很久了,而且国内的大贵族也十分支持这件事。

  这倒不是那些贵族突然想起了第三罗马帝国的千年梦想,而是在黑海周围有大片适合种植棉花和茶的土地。

  而无论是棉花还是茶叶在此时的欧洲都是非常畅销的商品,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硬通货了。

  没错,此时俄国还是欧洲的产茶大国,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十七世纪时就开始种植,但是由于品质低劣一直不为欧洲主流所接受。

  直到1817年以后,先是从大清采购良种,又在纬度较低的黑海附近种植,才有了近代的俄国“黑茶”。

  于是乎,俄国人开始了高强度地琢磨起了奥斯曼人的环黑海地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ueshu.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ddyue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