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 > 2074.第2074章


第2074章

        随着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了日本平户藩,困扰海汉数月的案情也逐渐有了水落石出的迹象。当然对于出兵一事,执委会最终的意见是让情报部门设法继续调查相关线索,而军方则以谨慎持重的态度开始进行备战工作。

        以海汉军的实力,要在战场上打赢平户藩这种地方割据势力并不会太困难。但获得战争胜利并不意味着就解决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海汉并不清楚十八芝余党在平户当地的影响力和经营规模到底有多大,未必能通过一场战争就彻底消灭掉这伙人。

        所以对海汉情报部门来说,近期必须得加紧运作,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情报,以便为军方制定作战计划提供足够的参考信息。

        虽然情报部门在此之前并未向日本派驻人员,但只要想想办法,也还是能够从其他渠道收集一些相关信息。毕竟与日本保持贸易往来的并不只有荷兰人,大明才是日本最主要的贸易对象。此外在朝鲜南部,也有商人与日本的对马岛、1岐岛和平户长期保持着贸易关系。

        不过随着海汉近期在各地陆续动手,清理了对手在各个贸易港所部署的暗桩,相关的消息或迟或早肯定都会传到平户,这个时候再向当地派出情报人员无疑风险极大。所以安全部也没打算在这个差事上跟军方争功了,乖乖把侦察任务让给了军方。

        执委会开完碰头会的当天,远在朝鲜大同江基地的王汤姆便接到了三亚发来的电文,要求他尽快部署行动,对平户周边的环境展开侦察。

        “这幕后主使居然跟十八芝有关,看来当年的账还没有算完啊!”王汤姆将电文递给钱天敦,对近期在福建海峡地区所取得的调查进展表示了感慨。

        钱天敦很快便扫完了电文内容,沉声应道:“想不到当年的漏网之鱼还能弄出这么大的响动!我没记错的话,攻打宫古岛的战役可是你指挥的!”

        王汤姆道:“当年海军条件有限,又不可能在海上把宫古岛团团包围起来,再说我们发动最后的攻势之前,就有一些人从岛上出逃了。”

        钱天敦这当然只是在说玩笑话,1633年由王汤姆指挥的宫古岛战役其实并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整个战斗过程也进行得比较顺利,十八芝的大头目一个都没逃掉。战后论功行赏,王汤姆作为指挥官可是被执委会记了头功。

        当时海汉海军的舰队规模远远不能与今时今日相比,后勤保障有大部分都是交给了许心素的福建水师负责,才得以让作战行动顺利实施。但在战役结束之后,后勤已难以支撑海军舰队继续在海上搜索追击从宫古岛逃出的十八芝余党,所以也只能草草收场了。那时海汉和许心素都认为十八芝的重要人物悉数被灭,所以对于赶尽杀绝也就没那么执着,达成目的之后就收兵了,却没想到后来会养虎为患,让这伙人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钱天敦也不以为意,笑了笑转移了话题:“如果要派出侦察部队前往那个地区,后勤补给方面可能就得靠朝鲜人提供协助了。”

        王汤姆点点头道:“釜山或者济州岛,得从中就近选一处地方当临时基地才行。”

        大同江基地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离日本平户岛有大约两千里的航程,考虑到侦察任务很可能要在该地区持续一段时间,就近找一处港口充当临时补给处就很有必要了。朝鲜半岛南端有相当多的天然港湾,不过要论目前条件最好的港口,那还是要数釜山港了。

        这里有天然形成的海湾为建设港口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同时因为釜山距离日本北九州和对马岛相当近,所以这地方从十五世纪开始便设置了具备对日贸易和外交职能的倭馆。1592年日本发动壬辰倭乱,通过武力手段一度占领了釜山,并试图将其吞并为殖民地。不过十多年后朝鲜又从日本手上夺回了釜山,目前仍是两国贸易的主要交易地点。

        从釜山港向南渡过海峡,就是平户藩所在的平户岛了,距离大约四百里,而且还可以在当地顺带打探目前两国间的贸易状况,以及其他关于平户的消息。不过日本在釜山也有许多耳目,如果海汉海军的舰船出入釜山港,毫无疑问将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可能会过早暴露海汉在对马海峡用兵的意图。

        而相较于釜山港,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外海的济州岛就没那么起眼了。这地方离半岛海岸大约两百里,离平户大约四百余里,虽然没有类似釜山那样的天然良港,但这里却是恰好位于大同江基地去往平户的航线上,非常适合充当补给港。

        而对于海汉军方即将采取的行动,济州岛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优势”,就是这个岛没有设立贸易机构,所以也没什么日本人会到岛上活动,海汉战船如果在此停靠,暴露行迹的可能性要比去釜山小得多。

        这两个地方算是各有利弊,王汤姆也没有立刻就作出决定,而是打算先跟朝鲜官方沟通一下,看看安排在哪里更合适一些。不过出于保密的需要,王汤姆并不打算过早向朝鲜官方告知行动目的。

        钱天敦想起一事,又对王汤姆道:“我记得宫古岛战役那一年,陈一鑫好像带队去过九州岛附近。”

        王汤姆点点头道:“你没记错,他当时带队考察了九州岛和朝鲜半岛南部。关于平户的状况,他知道的情况可能比我们俩更多一些。不过为这事就把他从辽东调过来的话,未免太小题大作了,我看发个电报过去问问他,对当地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钱天敦道:“说到电报,三亚发来这电报上提到的另一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王汤姆微微摇头道:“就一句话,不好办。”

        钱天敦所说的另一件事,便是执委会希望他们能通过与朝鲜高层的接触,来判断针对李凒的袭击事件背后是否有来自朝鲜国内的指使者。但这差事说来容易,办起来却极为困难,王位继承权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哪怕海汉目前是朝鲜最为重要的盟友,关于其王位继承的安排也不好直接插手干涉。如果主动过问相关的消息,很可能会让国王李倧误会了海汉的意图。

        而朝鲜政坛高官对此也十分谨慎,不管是金尚宪还是崔鸣吉,他们都并不欢迎海汉介入到本国的王权交接当中。如果李凒在海汉遭遇未遂袭击的事件与他们中的某一方有关,那必定也会设法阻挠海汉在朝鲜展开相关调查。

        根据这大半年在朝鲜的感受,王钱二人都能感觉到朝鲜王室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风平浪静。虽然国王李倧早早就指定了大儿子李凒为世子,但随着李凒远赴海汉留学,二儿子凤林大君李淏和小儿子麟坪大君李濬也顺理成章地开始在景福宫学习治国理政的方略。

        李倧作出这样的安排当然无可厚非,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不能将宝全部押在远赴海外的大儿子身上,万一他在海外有什么变故,或是国内局势发生突变,必须得有其他人能够撑起大局才行,所以第二第三顺位的继承人也要学习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国王。

        李凒这两个兄弟有没有野心不好说,但他们各自身边有追随他们的各色人等,这些人肯定会希望自己侍奉的王子上位,然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能因此而跟着升官发财。而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说不定就会有某些野心家策划用非正常的手段去夺取本属于世子李凒的王位继承权。

        朝廷上的派系之争,其实也已经延续到了王位继承人的竞争,礼曹判书金尚宪支持世子李凒,而吏曹判书崔鸣吉则认为凤林大君李淏年少有为,更适合世子这个称号。支持老三李濬的官员虽然影响力不及这二位,但也在悄悄地替李濬做一些铺垫工作,万一他两个兄长哪天想不开犯了什么错,那机会可不就轮到李濬头上了吗?

        至于海汉方面,那当然是首选目前在三亚留学中的李凒。留学这事本来就是由海汉一力促成,目的是让李凒在留学期间接受海汉灌输的各种观念,从而在今后的执政立场上倾向于服从海汉的意见。

        执委会认为在李凒学成归国之后,将会进一步巩固朝鲜与海汉之间的外交关系,在军事和贸易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有助于海汉进一步增强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至于另外两位王子,或者其他继承顺位更靠后的王室成员,目前都暂时不在海汉的考虑对象当中,如果这些人想要争抢王位,那大概很难得到海汉的认可和支持。

        当然朝鲜人其实也清楚海汉一直属意昭显世子,并且会在其学成归国后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所以其他人如果想夺权上位,那最理想的机会就是昭显世子突然没了,这也正是海汉为何会怀疑朝鲜国内有人参与策划实施对李凒的袭击。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海汉可以用一些手段去扶持李凒上位,但却很难直接插手干涉王室内部的权力纷争。所以当钱天敦问及此事,王汤姆也只能表示自己对此很头疼。

        “总不能把你这话给三亚报回去。”钱天敦道:“再怎么难办那也得想办法啊!我看要不我们去一趟汉城,再探一探李倧的态度。”

        王汤姆道:“李倧自己就是靠发动宫廷政变上位的,所以他肯定会防着有人用类似的方式抢班夺权。我认为他现在虽然给了老二老三一些机会,但对于继承人的选择应该还会倾向于李凒,毕竟继位者得先取得我们的支持,才能有效维持朝鲜国的稳定。但保留另外两个儿子的继位机会,也可以给李凒制造一些危机感,顺便让某些居心叵测的王室成员和大臣早点暴露出来。”

        “李倧有你说的这么老谋深算?”钱天敦有些不敢相信王汤姆的判断。

        王汤姆道:“这个人骨子里还是挺精明的,你想想看,他这些年在几个大国之间来回改变立场,最终还保住了自己的国家,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李倧这个国王当得的确不轻松,他在1623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伯父光海君上位,直到两年之后才获得了明朝的认可和册封。而在位期间的内忧外患几乎从未停止过,1624年的李适之乱让李倧连夜逃离汉城避难,1627年的丁卯胡乱中,朝鲜也是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被迫在江华岛与后金签署城下之盟。

        在这种外部环境下,朝鲜还得在明金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一边作为藩国向明朝称臣,一边又与大明的死敌后金修好。到前年海汉军在辽东站稳了脚跟,眼瞅着后金出现颓势的朝鲜又果断抱上了海汉这条大腿。

        最后还是皇太极先忍不下这口气,准备了十万大军亲征朝鲜。如果不是海汉出兵及时,替朝鲜挡下了这波攻势,朝鲜这个时候估计也就跟原本历史上一样,早就沦陷在清军的铁蹄之下了。

        但正是因为李倧居中操作得当,顶着手下官员主战派和主和派吵翻天的压力,竟然硬生生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生存下来,成功保住了朝鲜的国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本事了。王汤姆最近闲下来仔细研究过朝鲜近十几年的状况,才会对李倧的实力作出这样的判断。

        他认为以李倧的执政风格,一定不会让国内局势因为继承人的纷争而陷入动荡,不管是送李凒出国留学也好,让老二老三学习治国也好,这些状况应该都在其控制之下。对于继承人的选择,李倧应该不会有什么摇摆不定的念头。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ueshu.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ddyueshu.cc